耳针模型
即耳穴模型,见该条。
即耳穴模型,见该条。
五疸之一。亦称酒黄疸,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多因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热液泄所致。《寓意草·论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热淫内炽……,故胆之热汁,满而溢出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黄,为酒疸
出《中山传信录》。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缨,系于颔下的帽带。缨脉指颔下靠近系帽带处的经脉,即经过该处的足阳明胃经。《素问.通评虚实论》:“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王冰注:“缨脉,亦足阳明脉也,近缨之处,故曰缨脉。缨,谓冠带也。”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热病后发豌豆疮,灸两手腕研子骨尖上三壮,男左女右。”所指灸处,即尺骨茎突之高点处。《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两手研子骨。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则名研子。
指饮食要有时间规律、按时进餐。因为脾胃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如不按时进食,脾胃功能将因之紊乱。《吕氏春秋》:“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见六种新编条。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爪黄之病,口苦舌干,身体急强,面目俱黄,行履不得,言语狂乱,四肢疼痛,发即便走。”治用灸烙法,内服瓜蒂散等方。参黄疸有关条。
见《卫生宝鉴》卷十三。即黄连消毒散,见该条。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三十六号益象方。桃仁(去皮尖)、红花、苏木各一钱,青皮八分,乌药四分,独活六分,白蒺藜(去刺,捣末)一钱二分。水煎服。治痧症血结不散。
详补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