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颧部的一种疔疮。即颧疔,详该条。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手太阴之正。即手太阴肺经别行之正经。《灵枢·经别》:“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太阳(张景岳改为“散之大肠”,从之),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在腋前从手太阴肺经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其色白中带黑,或带青,或焦黄,或微红,或有细细赤脉绊罩。有丝绊者,则有病发之患。以不发病者论,大略多者粉青色,结在风轮边傍。大则掩及瞳神。掩及瞳神者,目亦减光。……其病是蟹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枢,见该条。
【生卒】:949~1005【介绍】:北宋医家。德州平原(今山东平原)人。父、兄均通医术,自化医术更精。历任翰林医学、尚药奉御、翰林医官使等职。撰《四时养颐录》(一名《调膳摄生图》),记述饮食疗法。
方书。日本丹波元胤纂。纂年不详。本书以四君子汤、四物汤、小半夏汤、白虎汤、理中汤、逍遥散等28首常用古方为纲,详述每方经加减后衍变之新方,及诸方功能、主治。如由四君子汤衍为茯苓饮、惺惺散、六物散、七珍
病名。即上腭痈。详该条。
出《巵言》。为酸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