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肾阳。与元阴相对而言,是生命的本元,故称。详肾阳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即小儿偏。见该条。
【介绍】:见宋道方条。
病名。指发于股臀部的癣疾。见《外治寿世方》卷三。由风热湿邪侵于肌肤,蕴郁日久所致。或由霉菌传染而得。临症初起患处为丘疹或小水疱,渐向周围扩大而成红斑,边缘清楚、上有薄屑、痒甚,多发生股部内侧,时久可蔓
证名。指喘急无痰。《丹溪心法·喘》:“气急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参见气喘条。
病证名。指饮食损伤脾胃,食物不能消化所致的病证。证见:胸脘痞闷,嗳气腐臭,厌食,恶心呕吐,泄泻,苔腻,脉滑。见《丹溪心法·伤食》,一名食伤。其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因势利导或吐或下或消或补,其中以
肺在体腔脏腑中位居最高,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华盖。”《灵枢·九针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傅青主女科》卷上方。熟地黄(九蒸)、白术(土炒)、白芍药(酒炒)、玄参、桑叶各一斤,山茱萸(蒸)、炒山药、牡丹皮、地骨皮、沙参、石斛、麦门冬各十两,炒五味子、龙骨各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龙火,指肾火,命门之火;燔,焚烧之意。即肾火偏亢,详该条。
【生卒】:198~278【介绍】:魏晋间官吏,兼通医学。陈周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魏司徒及西晋丞相,穷奢极欲,纂有《食疏》,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