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失和降
即胃气不降。详该条。
即胃气不降。详该条。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为妇人分娩所准备的房屋。
指病邪由经传入本腑。例如太阳病,头痛,发热,自汗,此病在经,后六七日不解,而烦渴饮水,水入即吐,此邪入膀胱,为传于本腑之证。《此事难知》卷上:“太阳者……为诸阳之首,膀胱经病,若渴者,自入于本也,名曰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腓骨。参骨条。
见《河北药材》。为拳参之别名,详该条。
即戌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鹳口疽。见该条。
阳气重叠过甚,必然向对立的阴气方面转化。参重阴必阳条。
经穴别名。《太平圣惠方·九十九》:“分水一穴,在下管下一寸陷者中。”后《针灸大成》等书列作水分穴之别名,见该条。
①人体部位名。在下唇中央部下方凹陷处。盖口中有水浆外溢多流经此处,故名。②经穴名。代号RN24。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池、悬浆、垂浆。属任脉。手、足阳明,督脉,任脉之会。位于面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布
妇科著作。清·陈治撰。5卷。17世纪末刊行。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前4卷论妇女经、带、胎、产诸病证治;后1卷附辑李士材《女科纂》,论述女科各病的简要治法,并附录杨子建的《十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