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清·亡名氏《眼科易知》。即风牵斜。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明·陶华撰于1445年。1卷。本书主要是根据痈疽等病证及其若干兼证制定内服和外用方共70余首以供临床参考。后薛己将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并附按语。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又名食劳黄、黄胖。多因脾虚宿有食积,劳伤过度,湿热虫积所致。症见肤色萎黄,面浮足肿,口淡口苦,脚痠,气急,腹胀泄泻,脉虚弦等。治宜培脾益血,清化湿热。方用大温中丸、小温
推拿穴位。《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穴道图象·穴在面者》:“左颊右颊,在颧之旁。”
即刺血疗法。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柔肝。详该条。
见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条。
元代医官职称。医学提举司主管官员之一,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从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