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朱砂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乍寒乍热。详该条。
痘疮始出的迹象。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痘疮见形。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大丁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系指舌本伸长,收缩无力。《灵枢·寒热病篇》:“舌纵涎下,烦悗,取足少阴。”因心火炽盛者,症见舌吐出口外而不收,肿胀多涎,脉多洪数。治宜泻热解毒,清火涤痰,用黄连温胆汤、三黄凉膈散等加减。热病伤
指医理与《易》理同源于事物的阴阳变化。《类经图翼·医易》:“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
见《医钞类编》。即产后玉户不敛。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肫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戌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
道家称眼为银海。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故后世眼科专籍有用“银海”命名者,如《银海精微》、《银海指南》等。详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