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色黄而暗晦,主阳热亢盛。
元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低级官员。共8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儿科著作。又名《活幼心法大全》。明·聂尚恒撰。9卷。刊于1616年。卷1~6为痘科,对痘疹的病原及其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症状及治法,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并提出了有关痘疹的学术见解;卷7是作者治痘疹的医案
汉代以前的方剂称经方。其说有三:①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著作。②指《素问》、《灵枢》和《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③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
指有效验的方药。
见《本经逢原》。为葎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见该条。
【介绍】:即葛玄。见该条。
【介绍】:参见郭居易条。
鼻孔内的鼻前庭部分及鼻腔内通道。古人认为观察鼻隧的长度,可测候大肠的情况。《灵枢·师传》:“鼻隧以长,以候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