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为无头疽生胁部腋下三寸者。多因忧思太过,肝胆两伤而成。初起坚硬,肿而不红,日久方溃。脓稠色白者顺;如豆浆水者逆。治法同无头疽,若疮口有呼吸声出,此为内膜透,即灸阳陵泉,兼服护
见《闽东本草》。为胡枝子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肾风疝,外感之邪也。”参见风疝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又名血藤、大活血、大血通、血木通。为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茎藤。主产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苏。苦,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阿魏丸,见该条。
即补阴。详该条。
十二地支之简称。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撰《黄帝针经音义》1卷,佚。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羊耳菊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