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莲花生
见亟斋居士《保生篇》。即倒产。详该条。
见亟斋居士《保生篇》。即倒产。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心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即舌衄。详该条。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阳明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四月之时,故名之曰孟夏痹也。”详手阳明经筋病条。
针刺术语。指保持针刺得气状态,不使消失。《素问·宝命全形论》:“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又称脾胃虚寒。因饮食失常、劳倦过度、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脾气既虚,又兼内寒,故除脾虚见证外,尚可见腹中冷痛,得温痛减,口泛清水,四肢欠温,畏寒喜暖,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治宜健脾温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方。黄柏数斤。入粪坑内浸一百日取出,入黄土内埋三日,取出晒干,研细末,如疮有水干掺;干则用蜜调敷。治湿毒流注。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阳明主阳经之里,故为阖。
即玄府。详该条。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愁气,则喜忘不识人,置物四方,还取不得去处,若闻急即手足筋挛不举。”参见七气、九气条。
证名。指视物颠倒紊乱变异的证候。出《灵枢经》。①眼本无病,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突然视物眩惑,颠倒紊乱,五色莫辨,称视惑。《灵枢·大惑论》:“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
【介绍】:宋代医生。字时举。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撰《四时治要》1卷,专论时疾疟痢吐泻伤寒之类。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