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指产后小便频数,涩痛的病症。多因产后阴血骤亏,虚热内生,或产后邪热客于胞中,致使热迫膀胱。症见小便频数,涩痛不已。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茅根汤(白茅根、瞿麦、茯苓、冬葵子、桃胶、
名词。出《医心方》。即阴道穹窿。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指对于病情复杂的疾患,“颠倒无常,甚于迷惑”,应从调和阴阳入手,“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阴阳平复”。“用针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呕吐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呕吐。常并见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痛、泄泻等症。外感呕吐有风气呕吐、寒气呕吐、暑气呕吐、湿气呕吐、湿热呕吐、燥热呕吐等。详各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肝虚雀目内障。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岩白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火针。《针灸聚英》:“火针即煨针也。”见火针条。
即砭镰法。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善养生。著《寿者传》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