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羊耳菊之别名,详该条。
即补法。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鸡骨香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有《本草要诀》1卷,已佚。
证名。《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肝热,按至肌肉之下,骨之上乃得,肝主筋也,寅卯时尤甚。必兼多怒多惊,便难,转筋挛急,四肢困热,满闷,筋痿不能起,头痛,耳聋,……冒眩,多瘛。”治宜养肝清热为主。
药物性能。出《本草纲目·序例》。热性药一般是向上向外,所以没有沉降的作用。但亦有例外,如巴豆性热,能向下通大便。
药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编。全书收蕨类植物47科,91属,207种;裸子植物9科,16属,36种;双子叶植物173科,1040属,2833种;单子叶植物35科,227属,547种。每种药按正名
见《分类草药性》。为建兰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