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舌謇(jiǎn 检)

舌謇(jiǎn 检)

同舌蹇,详该条。

猜你喜欢

  • 翟平

    【介绍】:隋代医家。生平欠详。撰有《养生术》1卷,已佚。

  • 拧法

    推拿手法名。用屈曲的食指和中指,张开如钳形。蘸水后,挟住治疗部位的肌肤。一挟一放,直到被拧的部位出现红紫色斑痕为度。适应病症同扯法,但本法刺激量较强。

  • 矛盾草

    见《贵州草药》。为瓶尔小草之别名,详该条。

  • 吐舌

    病证名。见明·薛铠《保婴撮要》。又名舌舒。指患儿舌头不断地伸出口外,伸出较长而缩回较慢或久而不收者。与随露随收之弄舌,有所区别。舌乃心之苗,心经有热,引起舌头干涩而紧,故时时吐出,以图舒缓。临床上不仅

  • 注礼堂医学举要

    见医学举要条。

  • 三百两银药

    见《滇南本草》。为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

  • 脾虚如球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又名胞虚如球、悬球。多由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症见胞睑浮肿,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张氏医通》卷八:“谓目睥浮肿如球也。以两手掌擦热拭之,少平,顷复如故

  • 内寒

    因阳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而引起水液运化障碍、浊阴潴留的病证。阳虚则阴盛,“阴盛则内寒”(《素问·调经论》)。《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调节,肾阳为人

  • 皮肤针疗法

    又称皮刺疗法、小儿针疗法。是指用皮肤针刺激机体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多针、浅刺及刺激面广的特点。因所用的针具不同,又分别有“七星针疗法”、“梅花针疗法”、“滚刺疗法”等名称。临床操作时,选定适宜针

  • 耆婆万病丸

    即万病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