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即疠风。见该条。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小儿骤受惊忤,惊则气散神浮,引起发热。症见遍身发热,夜间尤甚。外无表症,内无宿滞,但见额上及眉宇间赤色,印堂青色,烦躁不宁,易从睡梦中惊醒。治宜清热镇惊,用抱龙丸;虚
气功术语。指在练气功中发生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怔忡、痞逆、躁扰不宁,或腹痛肠鸣不已,或头面赤热,喘蒸汗,形成上脱,或二便引急,形成下脱等。
出《肘后方》。为皂荚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西汉时医家。曾任济北王的太医令,并向淳于意学习医术。
痧证之一。指痧毒滞结脏腑经络而慢性发作的病证。《痧胀玉衡·慢痧必须速治》:“痧若紧者,只在顷刻。慢者或期至十日半月而死,或期至一月二月而死,甚有期至三四月而死,此诚痧之慢矣。……痧毒蔓延于肠胃经络间者
见《中药材手册》。为石决明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小叶枇杷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范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