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辨义
见博物知本条。
见博物知本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天名精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毛孔出血,射出如箭。《血证论》卷三:“从毛孔中流出一条血来,有似箭之射出,故名血箭。由心肺火盛,逼血从毛孔中出。治宜清心火,以除血出之源,凉血地黄汤加蒲黄。又宜泻肺火以敛皮毛之气,使毛孔不
病证名。又名舌卷囊缩。指上则舌卷曲不伸,下则阴囊收缩不下。《灵枢·经脉篇》:“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
【介绍】:清代医家。字半千。湖北江夏人。抄辑有《奇方类编》2卷(1719年)。
即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五种臭味。
见补阳还五汤条。
出《外科启玄》卷八。即杨梅痘。见该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该条。
【介绍】:见魏荔彤条。
书名。1卷。旧题宋·薛古愚撰,撰年不详。本书论述女科调经及胎产诸证,有歌诀、问答、论证及立方等内容。书中载有“东垣曰”字样,似非宋人所撰。现北京图书馆存明崇祯己巳(1629年)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