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蛜螂丸

蛜螂丸

卫生宝鉴》卷九方。蛜(即全蝎,头尾全者)一只,乳香、没药各七钱五分,白附子阿魏桂心白芷当归漏芦、芍药、威灵仙地骨皮牛膝羌活安息香桃仁(同安息香研)各一两。蛜螂、桃仁、白附子、阿魏、桂心、白芷、安息香、乳香、没药九味,同童便并酒二升炒热,入余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空腹温酒化下。治鹤膝风,及腰膝拘挛作痛,手足关节肿痛。

猜你喜欢

  • 喘痰

    痰证之一。指喘而有痰者。虚喘、实喘皆可见此症。《不居集》卷十七:“喘痰:虚喘者,气乏身凉,痰冷如冰;实者,气胀胸满,身热便硬,喘动有痰而有声。”方用定喘汤加减。参见喘证有关条。本症可见于哮喘性支气管炎

  • 五液之一。又称口津。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具有滑润口腔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涎为脾液。《素问·宣明五气》:“脾为涎。”脾胃正常则津足,口中和,不燥不渴,食而知味。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口淡泛恶;胃火炽盛则涎少

  • 痘毒

    指引致痘疮(天花)之邪毒。中医认为痘疮系因内蕴之胎毒为外在的天行疠气所引动而发病,故称为“痘毒”。《医学正传》卷之八:“盖因胎毒藏于命门,遇岁火太过,热毒流行之年,则痘毒因之而发作矣。”

  • 迎春

    出《本草拾遗》。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 萧吉

    【介绍】:隋代养生家。字文休。撰《帝王养生要方》6卷。

  • 热伤气

    暑热侵入,则腠理开而多汗,开泄太过,伤津耗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伤形,热伤气。”马莳注:“热为阳,而气亦属阳,热则气散而气斯病矣。”张志聪注:“热则阳盛,故伤气。”

  • 折伤

    病证名。见《折伤薄》。即骨折。详该条。

  • 红眼病

    病名。见上海中医学院编《五官科学》。为天行赤眼之俗称,详该条。

  • 阳明经证

    证名。即阳明经病。见《医学心悟》。详阳明经病条。

  • 气虚崩漏

    病证名。多因素体虚弱,忧思不解,或饮食失节等损伤脾胃,以致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症见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沥不止,色淡质稀,疲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等。治宜补气固摄。方用举元煎,或补中益气汤。血多加阿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