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补天髓

补天髓

气功学专著。张百焘编撰,成书于1917年。全书五卷,分通玄篇、功近篇、功候篇、演绎篇、提要篇。其所行内丹术与传统方法不同。故颇有独到之处。如书中述及:“解带宽衣,作金刚坐,手结大三昧印。坐定略呼出粗气,即收散外神明,摄入绛宫,气定,万缘(澄寂。俟心性溶和,然后以意移入天目。待凝定不散,复以意移至乾元宫,倒转玉枕,直注入夹脊,即膏肓中,到此行持一、二时,或过之。壮者不及旬,衰者迎旬,夹脊中间如火炽,如胀痛,便以意将此夹脊炽火送入两肾,即觉两肾辘辘,跳动不已,乘时以意送入阴。”因此,他是从中丹田入手,历上丹田,后转督脉的。

猜你喜欢

  • 服气

    气功术语。早为道家修练方法之一。是通过吸气、咽气等进行的练功方法。《晋书·张忠传》:“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

  • 戳皮树

    见《云南中草药》。为类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 李子毅

    【介绍】:清代医家。字庆申。湖北蕲水人。长于诊治瘰疬等证,撰有《痰疬法门》一书,列述痰疬总论,认为轻微易治者为痰,迟重难治者为瘰疬。对痰疬之鉴别、内治、外治、禁用宜忌、饮食服药,均有论述,并附自己临证

  • 尺脉

    寸口脉三部之一。详寸关尺条。

  • 肝气胁痛

    病证名。见《医方考》卷五。指因情志不舒,肝气失于疏泄所致的胁痛。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饮食减少,疼痛部位走窜不定,时痛时歇,得暖气则痛胀见宽,如情绪波动其痛加剧,多见弦脉。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如严氏

  • 俞启华

    【介绍】:清代医家。字旭光,思溪(今属江西婺源)人。精于医术,驰名远近,为人治病,不计酬报,善施好助,人皆祝他长寿百岁,故称“百寿先生”。撰有《医方辑要》、《采亭医案》、《本草释名》等书,未见刊行。

  • 紫菘

    出《新修本草》。为莱菔之别名,详该条。

  • 感冒夹食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感冒夹有食积。症见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等感冒症状外,常伴有脘闷暖气,口臭,呕吐酸馊及未消化之食物,腹胀,甚或腹痛,便秘,脉滑,指纹沉滞。表里俱实,发热而二便

  • 幼幼集

    儿科著作。4卷。明·孟继孔撰。刊于1593年。卷1《孟氏治痘详说》为作者治疗痘证的经验;卷2《孟氏杂症良方》,为作者对儿科诸病证治的论述;卷3《钱氏经验良方》;卷4《上用方》系作者集录钱乙等儿科医家的

  • 绛矾

    出《新修本草》。即绿矾,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