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夫小儿肺脏壅滞有热,上攻于脑,则令脑热也。”脑热则引起鼻干,口渴,心烦,不寐等。宜以清热养液为治。
骨名。相当于肩胛骨的脊柱缘。《伤科汇纂》:“肩胛骨……其下棱骨在背肉内。”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尿血。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曲差。见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集成》。为黄芪之处方名,详该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自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千金翼方》卷十一。古人认为乳母热甚哺儿,令儿致病。因热伤肺胃,儿饮其乳,肺胃之气上逆,则面黄不食,甚或呕吐气急。
本草著作。唐末五代间医家李珣撰。6卷。本书从50余种古代文献中引录有关海药资料,记述药物产地、形态、性味、主治、服法、禁忌等知识。原书已佚。存世佚文中保留药物124种,其中46种不见于前代本草所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