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推拿方法。《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风痰闭塞、昏沉不醒,药不能入,甚至用艾火灸之,亦不知痛者。盖因痰塞其脾之大络,截其阴阳升降之隧道也,原非死证。用生菖蒲、生艾叶、生姜、生葱各一握,其入石臼内捣如
见《广东中草药》。为油柑叶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元·窦桂芳辑。1311年刊行。系《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黄帝明堂灸经》和《灸膏肓腧穴法》四书的合称。附刊窦桂芳《针灸杂说》。《针灸四书》的主要内容后收录于《普济方》卷409~413。
古针法之一。火针之类。即将针用火烧热后,迅速刺入,即行拔出。《灵枢·寿夭刚柔》:“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鍼药熨。”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七。指伤寒过经不愈,邪毒上薰所致的咽喉痛。“伤寒病,过经而不愈,脉反沉迟,手足厥逆者,此为下部脉不至,阴阳隔绝,邪客于足少阴之络,毒气上熏,故咽喉不利,或病而生疮。”若其人恶寒
书名。又名《新方八阵砭》。4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4年。作者对张介宾《新方八阵》所载方剂及有关理论以书评的形式予以阐析辨驳,发表了个人的学术见解。陈氏认为该书所立新方,其配伍、方义多“杂沓模糊”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生石膏、知母、炙甘草、人参、甘草、兰香、防风、升麻、桔梗、连翘、半夏、白豆蔻。水煎服。治消中能食而瘦,大渴便秘。
见审视瑶函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