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书名。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50卷。隋·巢元方等撰于610年。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因和证候学专书。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20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症候等。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全书内容丰富,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妇科、儿科病证、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医著的病因、病理分析,大多依据此书。建国后有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内经难字音义

    见世补斋医书条。

  • 岩柏草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 穿心箭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元宝草之别名,详该条。

  • 甘露宝鉴

    参见《王室养生保健全书》。

  • 苏东坡

    【介绍】:见苏轼条。

  • 口吻疮

    病证名。又名肥疮、燕口、口角疮。常因脾胃湿热上攻口唇,或先天遗毒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为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侠于口,其腑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

  • 即大便。详该条。

  • 痸疭

    即瘛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详瘛疭条。

  • 滇紫参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小红参之别名,详该条。

  • 滞针

    指针刺后发生的针下滞涩而捻转提插不便等运针困难的现象。《针灸大成》:“如针至深处,而进不能,退不能,其皮上四围起皱纹,其针如生在内,此气实之极也。”多因患者精神紧张,操作失当,患者体位移动,或留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