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草药手册》(江西)。为响铃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即骨折。详该条。
病名。《审视瑶函》:“此症或眼皮上下,生出一小核是也,乃脾胃痰气所致。”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病证名。指经行前后,自觉身痒,有时仅发生于外阴、乳头,经后痒则消失。多因血虚生风、肝郁化风,湿热所致。若素体阴血不足,经行阴血益虚,化燥生风,肌肤失于濡养,症见经行阴部、乳头,或全身瘙痒,入夜尤甚,皮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藜芦过量中毒。症见出汗,流涎,无力,胃部灼热疼痛,剧烈呕泻,甚至便血。严重者迅即抽搐,谵妄,昏迷,甚至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载解藜芦毒药有雄黄、煮葱汁、温汤
泛指人体经脉。《灵枢·经脉》:“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介绍】:见葛乾孙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九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经穴名。代号:BL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缘外侧,脑户穴旁开1.3寸处。一说在脑户穴旁开1.5寸处(《循经考穴编》)。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
【介绍】:参见杜光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