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肝中风。泛指风邪入中于肝发生的症候。《太平圣惠方·治肝脏中风诸方》:“夫肝中风者,是体虚之人,腠理开疏,肝气不足,风邪所伤也。其候筋脉拘挛,手足不收,厉风入肝,坐踞不得,胸背强直,两胁胀满,目眩心
指照海穴。《素问·气穴论》王冰注:“……阴跷穴在足内踝下,是谓照海。”或指交信。《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阴跷一,谓交信穴也。”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斑叶兰之别名,详该条。
①《证治准绳·幼科》集四方。升麻、葛根、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紫草(或红花)、甘草。为粗末,每服三至五钱,加生姜,水煎服。治小儿痘疮已出不均,或吐泻热渴。②《张氏医通》卷十五方。人参芦、白术芦、茯苓
病证名。口唇为脾所主。多由小儿乳食不足,脾胃气虚所致。症见唇色淡白,咀嚼无力,时流清涎。治以补脾为主。宜扶元散。
书名。又名《竹林寺女科》。实际上是题名《竹林寺女科》的传本之一。3卷。竹林寺僧撰。清代刊行。卷上载妇科91症,79方;卷中、下为产后生化汤论及经验良方。本书另有收载妇科110症或110症等多种传本,书
肺为水之上源,体内水道的通调有赖于肺气的肃降。《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参见肺主行水条。
见《症因脉治》卷四。即生脉散,见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医学入门·痫》:“脾痫,面黄,下利,吐舌,羊吼。”《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色痿黄,目直,腹满自利,四肢不收,其声如牛者曰脾痫。”《医林绳墨》卷六以痫
【介绍】:见江考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