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审视瑶函条。
【介绍】:见蒋用文条。
见清·罗思举《简易草药》。为鹅不食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鸡骨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小儿浮肿,详该条。
见《闽南民间草药》。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时病论》卷三方。又名雷氏清凉涤暑法。滑石、连翘、茯苓各三钱,生甘草八分,青蒿一钱五分,白扁豆、通草各一钱,西瓜翠衣一片。水煎服。治暑温,暑热,暑泻,秋暑。
概指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性质和功能。
证名。指口腔内泛现白色糜点,形如苔藓。《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源流》:“脏腑积热则口糜,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宜局方凉膈散;心热亦口糜口疮多赤,宜花粉末掺之
见公乘阳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