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感受暑气所致的头痛。《世医得效方》卷二:“伤暑头痛,浓煎葱白汤。”症见头胀痛,身热汗多,心烦口渴,面垢,舌苔腻或黄腻,脉微带数。治宜清暑渗湿,方用香薷散加茵陈、黄连、车前子等。参见头痛条。
病名。五脏虚损之一。又称损肾。《慎斋遗书·虚损》:“或从下而损上,如因情欲抑郁所致,则精伤而损肾,肾损则木枯而生火。”《难经·十四难》:“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损其肾者,益其精。”《古本难经
十剂之一。用宣开散郁药物组成,具有解除壅塞作用的方剂。如气郁用香附、枳、桔开之;火郁用山栀、青黛散之;湿郁用苍术、厚朴升之,甚则用风药胜之;痰郁用南星、橘皮化之,甚则瓜蒂、藜芦涌之;血郁用桃仁、红花行
证名。出《银海精微》卷三。指内、外障眼疾不红赤而疼痛的证候。参见白眼痛及痛如神祟条。
出《名医别录》。为方解石之别名,详该条。
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即痘疮。详该条。
收涩法之一。治疗肾气不固而遗精、滑泄的方法。症见频频滑泄、盗汗不止、腰痠耳鸣、四肢无力,用金锁固精丸、菟丝子丸。
见《峨眉山药用植物》。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即便血。《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详见便血条。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引丹溪秘方。麻子仁、当归、桃仁、生地黄、枳壳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服。治大便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