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即《古方新解》的增注本。详古方新解条。
经穴名。代号BL6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阳蹻,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蹻。位于足外踝下缘之中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腰腿痛,足踝关节痛等。直刺0
五蒸之一。亦名血蒸。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五蒸条。
见广嗣纪要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芋梗之别名,详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温病条辨》卷一方。原名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生石膏一两,知母、玄参各四钱,生地黄、麦门冬各六钱。水煎,分二次服。功能清气凉血。治太阴温病,气血两燔,口渴,脉数,舌绛等。
见《圣济总录》。即赤芍药,详该条。
病名。见《丹溪心法·痓》。即阳痉。详该条。
古病名。即白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白滞痢者,肠虚而冷气客之,搏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方用豆蔻丸等。参见白痢、寒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