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首蓿

首蓿

出《名医别录》。又名金花菜光风草。为豆科植物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L.或南苜蓿M.hispida Gaertn.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苦,平。清热,利尿。治黄疸痢疾,肠炎,痔疮出血,膀胱结石,小便不利浮肿。内服:煎汤,15~30克;捣汁,90~150克。紫苜蓿含皂甙、苜蓿酚(Medicagol)、苜蓿二酚(Sativol)、拟雌内酯(Coumestrol)、大豆黄酮、苜蓿素等。南苜蓿含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A)、染料木素、胡萝卜素等。全草提取物在体外能抑制结核杆菌生长,并对小鼠脊髓灰白质炎有效。苜蓿素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每日喂食大鼠,使血中甲状腺素水平增高,有轻度抗氧化作用及雌激素样作用。苜蓿酚、鹰嘴豆芽素A、染料木素、拟雌内酯均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

猜你喜欢

  • 鸦燕草

    ①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肺形草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拦路虎之别名。各详该条。

  • 膝外

    经外奇穴名。《千金翼方》:“疬疡灸法……五月五日午时,灸膝外屈脚当纹头,随年壮,两处灸,一时下火,不得转动。”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膝外。定位在膝横纹外侧端,股二头肌前缘处。灸治疬疡。

  • 面针疗法

    是针刺面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面部和经络联系密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在颜面,“五藏六府肢节三部也,各有部分”,并具体记

  • 沈氏经验方

    验方著作。1卷。清·沈维基撰于1767年。书中共载验方46首,均系作者试用有效者,方后附若干验案。书末附《胎产良方》,亦多属经验方。现有《三三医书》本。

  • 陈三锡

    【介绍】:见陈良佑条。

  • 儿痉

    病名。见高淑濂《胎产方案》,即子痫。详该条。

  • 傅氏眼科审视瑶函

    见审视瑶函条。

  • 睡中惊动

    病证名。指小儿睡觉时,突然出现惊恐躁动的证候。明·薛铠《保婴撮要》:“小儿睡中惊动者,由心肾不足所致。盖心主血与神,肝藏血与魂,肺主气与魄,肾主惊与恐。小儿脏腑脆弱,易为惊恐,恐则气下,惊则心无所依,

  • 续筋根

    出《本草图经》。为旋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 拽法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用力牵拉患者肢体关节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