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证之一。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其症痰出如稀涎。因脾虚不运而致。方用参术健脾丸。参见痰证条。
见《急救异痧奇方》。即雷击散,见该条。
见赤水玄珠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鲫鱼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为局限性的皮肤色素脱失。见《千金要方》卷二十三。又名白驳风。多因风湿搏于肌肤,气血失和,血不荣肤而成。本病发无定处,初起皮肤出现边缘清楚,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片,可以单发,亦可泛发。周围皮色较深,斑
经外奇穴名。出《银海精微》。别名鼻通、鼻穿、穿鼻,位置缺如。近代定位于鼻骨下凹陷中,当鼻唇沟上端尽处。布有筛前神经,滑车下神经,眶下神经分支和面动、静脉。主治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旁窦
【介绍】:清伤科学家。字晴川,号耀山。浙江萧山人。三世祖传伤科。承家学,亦以伤科专长。因接骨上髎在医籍均为零星记述,乃广为搜辑,以《医宗金鉴·正骨要旨》为经,诸子百家说为纬,参以祖传经验以及家藏《陈氏
推拿手法名。指用揉、推、摩等手法向患处四周进行离心方向操作的方法。明·曹士珩《保生秘要》:“气胀加推散四肢。”
病证名,见吴克潜《病源辞典》。又名通睛,指眼珠呆滞,不能活动者。详通睛条。
见《本草纲目·论月水》。即激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