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鱼肠

鱼肠

鱼腹条。

猜你喜欢

  • 胎赤眼

    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即眼胎赤。见该条。

  • 便肠垢

    指大便排出垢腻腐败物质。可见于热泻、热痢等病。《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医学入门》卷五:“肠垢即热泻,鸭溏即寒泻。”《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由

  • 祛瘀消肿

    消法之一。治疗外伤瘀血的方法。如跌打损伤,伤处青肿疼痛,或腹部内伤,气血阻滞疼痛,用七厘散(血竭、麝香、冰片、没药、乳香、红花、朱砂、儿茶)、复元活血汤,祛瘀活血,宣通气滞,瘀去气行则痛除肿消。

  • 痘疮夹斑

    病证名。即与痘相夹而出的红斑。因痘疮毒火郁遏,伤及阴血,血与热相搏,迫血游溢于皮肤之间,故痘与斑相夹而出。症见皮肤上起红癍,片片如云头突起的片状。治宜疏风攻毒。用荆防败毒散,或黄连解毒汤。

  • 真味

    指食物本质所具备的风味。养生家主张饮食养生追求真味才最益人。《食宪鸿秘》:“养生之人,饮必好水,饭必好末,蔬菜鱼肉,但取目前常物,务鲜、务洁、务熟、务烹饪合宜。不事珍奇,而自有真味。”说明真味的获得,

  • 虚里动气

    虚里相当于心尖搏动的部位。古人认为“虚里与寸口相应”,故诊虚里的动气与寸口切脉同义。王孟英认为“小儿脉候难凭,惟揣虚里穴,确有可据。”《柳州医话》:“凡治小儿不论诸证,宜先揣虚里穴,若跳动甚者不可攻伐

  • 辘轳展开

    证名。指瞳神散大。《银海精微》:“瞳人之大小随黄仁之展缩,黄仁展则瞳人小,黄仁缩则瞳人大,……肝受风而不展辘轳,则瞳人环圆也,随肝轮而缩,觉见瞳人大不收,号曰辘轳展开症。”治宜祛风涤痰,用僻巽绽子加减

  • 摄生要义

    养生书,宋·河滨丈人著,1卷。该书将养生原则概括为八字:“调息,摄性,缓形,节欲。”内容包括存想、调气、按摩、导引、行景、饮食、居住、房中、四时、禁忌等10篇。

  • 外证头痛

    病证名。指外感头痛。《内外伤辨·辨头痛》:“外证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入里实方罢。”详外感头痛条。

  • 胁下痞鞭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胁肋部满闷按之坚硬的症状。胁肋为少阳经脉分布之区,病邪与水饮痰瘀凝聚于少阳之募,故见鞭满。治宜和解或兼用攻消,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本症常兼见寒热,胸胁满闷,呕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