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草
见《泉州本草》。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泉州本草》。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小儿药证直诀》。即红大戟,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槐枝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石蕊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肩髃。见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清河(今河北省境内)人。崔彧弟子。
证名。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亦作失气。或谓失为“矢”之误。参见转矢气、失气条。
书名。清·高秉钧撰于1805年。治案按人体部位及病种分20部,97病种,分门别类汇辑。作者根据外科疾病“病虽在外,而其本在内”的特点,每证详辨八纲,随证立法处方,并指出防止病情恶变及病后调理之法。案末
见胡洽百病方条。
病证名。又名嗌乳。乳哺儿常见病。《证治准绳·幼科》:“伤乳吐,才乳哺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饮无度,脾气弱不能运化,故有此证。”治宜节制乳食,并服健脾消乳之剂。如消乳丸(《婴童百问》:陈皮、甘草、砂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