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眼科金针开内障术后的护理方法。见《审视瑶函》。金针拨治内障术后,宜封眼仰卧三日。痛甚则用熨法,呕吐者以乌梅止之。七日内只进温粥,不能用力咀嚼,大小便时起身轻缓并予以扶持,勿令高声言谈等。
指大、小肠。《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号监仓吏。”卷十八:“大肠者,为行道传写之腑也。号监仓掾。”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即火喘。又名火炎肺胃喘。详该条。
指心与小肠两经俱虚。《千金要方》:“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少阴与巨阳经俱虚也。病苦洞泄,苦寒少气,四肢厥,肠澼,名曰心小肠俱虚也。”心虚则少气畏寒而肢厥,小肠虚则分清别浊功能失常而洞泄肠澼。
见《肖山竹林寺妇科》。即乳汁不行。详该条。
【介绍】:清代文人兼医生。字载韩,号绎庵,又号琢崖,晚年自称胥山老人。长于诗文,兼通医学。在医学方面,辑有《医林指月》(丛书名。共收集十二种医书,刊于1767年,并校注《慎斋遗书》刊于1949年)。
见《外科十三方考》。白砒1.5克,雄黄3克。为细末,取好皮纸一张,将药末撒纸上,摺为十数折,以木槌在纸上捶之,约千余下,使药吸入纸层,至转黄色时为度,外贴患处。治杨梅疮毒肿。
眼科病证。见《证治准绳·杂病》。①指白睛部位的病痛。②又名白痛,俗称害白眼。指白睛无红肿而疼痛之证候。《审视瑶函》卷三谓白眼痛有表里之分。如火伏气分之白涩症属表。;郁邪蒸逼于内之白珠俱青症属里。
证名。指肝受寒邪所致的病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脏中寒证》:“肝中寒之状,其人洒洒恶寒
足太阳的经筋。《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