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骨痿。《医宗必读·痿》:“肾痿者,骨痿也。”详骨痿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小肠。参见黄肠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欠详。著有《玄秘会要针经》五卷。
《伤寒论》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三至四两,生附子(大者)一枚,猪胆汁半合。前三味水煎,去渣,入猪胆汁,分二次服。治霍乱吐下已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骨名。即脊柱骨。详该条。
《卫生宝鉴》卷九方。朱砂适量。为细末,猪心血和匀,蒸饼裹剂蒸熟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食后、临卧人参煎汤送下。治痫症。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黑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系指鼻翼搧动。由肺热炽盛、热毒熏蒸鼻窍致“鼻搧气促”(《疫痧草》卷中)。症见鼻翼搧动、鼻孔煤黑,干灼或衄血、鼻促气热,口干欲饮。治宜清肺泻热。可选用清瘟败毒饮或加减普济消毒饮。若鼻窍出血,可酌加
出《本草经集注》。为柚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