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茴香丸
即三增茴香丸,见该条。
即三增茴香丸,见该条。
旁行的经气。《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又名杨梅痘子。因其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
情志三郁之一。多因悲忧过度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若忧郁病者,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盖悲则气消,忧则气沉,必伤脾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必伤肝肾。此其戚戚悠悠,精气但有消索,神志不振,心脾日
舌诊著作。1卷。清末刘恒瑞撰。本书论述舌苔原理、看舌八法,在病理舌苔中着重阐析黄、白、黑苔,内容比较简要。初刊于《医学扶轮报》,解放后与《临床验舌法》合刊出版。
出《本草图经》。即芒硝。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六。即痘风疮。详见小儿痘风疮该条。
见集验良方拔萃条。
证名。见《慎斋遗书》卷九。多由邪袭少阳,肝胆湿热蕴结,或痰瘀阻滞所致。有外感、内伤之分。《杂症会心录》卷下:“两胁之痛皆属肝胆为病。内伤者,不外气血两端,外感者,责在少阳一经而已。”治宜和解少阳,行气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蓖麻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普济方》。为丝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