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腹胀

伤寒腹胀

病证名。指伤寒病邪传里所致的腹胀。又分热结膀胱腹胀,及阳明胃实腹胀,血蓄腹胀。《症因脉治·肿胀总论》:“伤寒腹胀之症,恶寒发热自汗口渴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此热结膀胱之症。若里热不恶寒,自汗不大便烦满燥实,此阳明胃实腹胀之症,若腹胀硬痛,小便自利,大便或黑,此蓄血腹胀之症也。”多因表邪不解,内传膀胱,或热结或血蓄下焦所致。治宜逐瘀、利水、攻下为主。如热邪入里,腹胀满,脉沉数,大便结者,宜承气汤;若寒热者,大柴胡汤。若热结膀胱腹胀,小便不利者,五苓散羌活木通汤调六一散。若腹胀小便利,大便黑,宜桃仁承气汤。参见腹胀、胃实腹胀、蓄血腹胀、热结膀胱腹胀条。

猜你喜欢

  • 孙志宏

    【介绍】:明代医家。字克容,别号台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孙桂岩为当地名医,他年轻时曾考科举,年长继承父业,也以医术闻名。行医五十年,并参考古今书籍,撰成《简明医彀》一书,比较简明浅显易懂。

  • 飞尸

    古病名。指一种突然发作危重疾患。《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飞尸者,发无由渐,忽然而至,若飞走之急疾,故谓之飞尸。其状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上冲心胸也。……治飞尸,在人皮中,又名恶脉,又名贼风。发时头

  • 儿科醒

    书名。1卷。清·芝屿樵客撰,撰年不详。本书除将儿科疾病分别按表、里、寒、热、虚、实论证外,并有辨惊风之误一文,认为古无惊风之名,所谓惊风乃“大惊猝恐”等十病;次为小儿不可饿论及治痘、治疹二论。现有《珍

  • 哺儿法

    哺养小儿方法。见《幼幼新书》卷四。①《肘后备急方》:儿新生三日,应开腹,助谷神,碎米浓作饮,如酪,与儿大豆许,数令咽之。②《备急千金要方》:儿哺早不胜谷气,三十日后,虽哺勿多。不嗜食,强予之,复生病。

  • 蚕故纸

    出《卫生易简方》。为蚕退纸之别名,详该条。

  • 西参

    见《增订伪药条辨》。即西洋参,详该条。

  • 阴阳人

    人疴的俗称。详该条。

  • 郁气

    ①同气郁。参该条。②致郁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张景岳注:“故必折去其致郁之气,则郁者舒矣。”

  • 非位

    运气术语。指不当其位。《素问·六微旨大论》:“非位,岁不与会也。”

  • 泪骨

    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内侧壁前方,左右眼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