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便血

便血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又称下血。指血经肛门而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故曰便血。”便血多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胃,或风、热客于下焦血脉损伤所致。《金匮要略》以先便后血远血先血后便近血。因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近血又有肠风脏毒之分。后世多从病因分类,而有湿热便血积热便血热毒下血湿毒下血酒积便血中寒便血肠澼下血蛊注下血等名称,详见各条。便血经久不愈者,多由脏气亏损,或久病而致肝失所藏,脾虚不能摄血,肾虚不能固下所致。治宜注重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痢疾亦见血便应予区别,详见痢疾条。本证可见于消化性溃疡,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病,以及结肠、直肠、肛门疾患等。

猜你喜欢

  • 俞柎(fū 夫)

    【介绍】:见俞跗条。

  • 三花神祐丸

    《宣明论方》卷八方。甘遂、大戟、芫花(醋酒拌炒)各半两,牵牛子二两,大黄一两,轻粉一钱。为细末,泛水为丸,小豆大,初服五丸,以后每服加五丸,温开水送下,日三次,加至快利后却常服,病去为度。治中满腹胀,

  • ①《说文》:俗称疮痕曰瘢。②病名。如汗斑、雀斑等称瘢。

  • 同气

    六淫之气中于人,与人体的六经之气相合者为同气,如风入厥阴、寒入太阳等;不与六经之气相合者为客气。《素问·标本病传论》:“人有客气有同气。”

  • 岁立

    运气术语。天干与地支配合后,推演运和气的流转,便能确立每岁的气候变化,故名。《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

  • 上消

    病名。消渴的一种。又称膈消、消心。《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消渴论》:“上消者上焦受病,又谓之鬲消病也。多饮水而少食,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也。”本病以大渴引饮为主症,或见小便甜。多因心肺火炽

  • 惊中

    类中风病因之一。因突然惊骇,精神散乱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 伤肝疬

    病名。《疬科全书》:“忧郁内伤,初则经水不调,久而致闭不通,阴火上炎,皆能生疬,凝结不消,此名伤肝疬。”妇女较多见。宜舒肝解郁,服加减逍遥散;如见心脾血亏者用加减归脾汤。

  • 久头痛

    病名。指经久不愈的头痛症。《丹溪心法附余·风热门》:“久头痛病,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厚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明医杂著》薛立斋注:“久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乃风毒上攻,有血虚者,有诸

  • 徐之范

    【生卒】:?~581【介绍】:南北朝至隋代之间医生。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北齐名医徐之才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