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两头发。见该条。
【介绍】:隋代医生。大业中(605~616年),曾任太医。
【介绍】:见李菩条。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傍针刺(《针灸甲乙经》称傍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指治疗顽痹的针刺方法。其法在患处正中刺一针,旁边刺一针。因其正、傍同刺,故名傍针刺。
见汇通医经精义条。
①见《江苏药材志》。为杜衡之别名。②出《神农本草经》。为菥蓂之别名。各详该条。
疾病反映在体表色泽的变化。诊断上以面部色泽为主。病色有善恶之分。不论出现何种颜色,明润含蓄者称为善色,一般表示病情较轻或预后较好。若颜色显露而枯槁不泽者称为恶色,亦称夭色,一般表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即月经。出《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轸式》。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日久而留着不去的痹症。《灵枢·官针》:“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