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生。字明远。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精通医术。
元、明、清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的高级官职。元代置太医院使2人,始设于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官阶正二品,以后各代略有增减,其官阶亦有变化。参见太医院条。
见《本草纲目》。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介绍】:见兰茂条。
《丹台玉案》卷六方。青皮、浙贝母、天花粉各二钱,蒲公英一握,连翘、鹿角、当归各一钱半。水、酒各一盅,煎服。治乳痈,恶寒发热,焮肿疼痛。
圆,通员。即员利针。详该条。
《外科精要》谓“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婴童百问》谓痈疖肿毒,皆由气血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结聚而成。因婴幼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肌肉不坚,筋骨尚脆,故凡患疮疡者,一般宜清热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通天,见该条。
见《本草述钩元》。为红豆蔻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