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曹秉铉条。
【介绍】:晚清医家。字听鸿。江苏宜兴人。师事费兰泉,曾先后在孟河(属江苏常州)、常熟应诊,贫病不计报酬,医名甚著。撰有《余注伤寒论翼》、《诊余集》、《外证医案汇编》、《余听鸿医案》等。子孙继其业。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心痛兼悸者。多因病久气血虚损,心脾失养所致。《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岐骨陷处痛,名心痛。……悸而痛,名悸心痛。”《医学从众录·心痛》:“虚痛即悸痛,脉浮而小细
眼科病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由胃经血壅气滞而成。小儿多有之。眼皮外翻,如以舌舐唇之状。”即风牵睑出。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
见《赤水玄珠》卷七。即神秘汤第二方,见神秘汤条。
补法之一。用温性药物补养正气的治法。多用于脏腑虚弱而偏于阳虚的病证。如四君子汤补气益脾。
舌淡灰色,中间有滑苔数点,黑如墨汁。为邪热传里,内挟宿食,宜表里双解,可用大柴胡汤(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指牙痛之因于虚火上炎者。素体阴虚,或房劳伤肾,肝肾两亏,虚火上炎,致齿牙浮动。症见牙齿隐痛,唇红赤,腰膝酸软无力,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左归饮等加减。参见牙痛条。
《疡医大全》卷九方。龟板一两,胎发、猪毛、羊毛、鸡毛、鹅毛各四两,牛油、猪板油、桐油各二两,炒黄丹八两,麻油一斤。同熬枯滤清,以丹收膏,摊贴患处。治恶疮,久不收口,及臁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