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刺藜

刺藜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藜

药材名称刺藜

拼音Cì Lí

别名红小扫帚苗、铁扫帚苗、鸡冠冠草、刺穗藜

来源藜科藜属植物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Teloxys aristata (L.) Moq.],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祛风止痒。外用治过敏性皮炎,荨麻疹。

用法用量2两,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刺藜

药材名称刺藜

拼音Cì Lí

别名红小扫帚苗、铁扫帚

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藜科植物刺藜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稍有条棱,白绿色,老时带红色,通常无毛,分枝多,开展,下部枝较长,上部枝渐短。叶互生,条形或披针形,长2.5~5.5厘米,宽3~7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渐狭,全缘,无毛。主脉明显;叶柄不明显。二歧聚伞花序,分枝多且密,枝先端具刺芒,花多数,小形,单生,近无梗,生于芒状小枝腋内;花被片5,狭长圆形,稍具隆脊,背部绿色,具白色边缘,或带红色边缘,内曲。胞果圆形,顶基压扁;果皮膜质。种子横生,边缘有棱,黑褐色。果熟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于砂质地、田边路旁,为耕地杂草。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河南、河北等地。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祛风止痒。

复方治风疮疙瘩,荨麻疹:刺藜二两。煎水外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刺藜

药材名称刺藜

拼音Cì Lí

别名红小扫帚苗、铁扫帚苗、野鸡冠子

出处出自《河南省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刺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ba Chenopodii Aristat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收割全草,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植物体通常呈圆锥形,高15-40cm。茎直立,多分枝,有条纹,老时带红色,通常无毛或有疏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狭披针形至线形,长2-5cm,宽4-10mm,先瑞渐尖,基部狭窄,全缘,主脉明显,黄白色。花序生于枝端和叶腋,为复二歧聚伞花序,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花小形,两性,近无柄;花被片5,长圆形,先端钝圆或骤尖,背部稍肥厚,绿色,边缘膜质,果时开展。雄蕊5,不外露。胞果圆形,先端压扁,不全包于花被内,果皮膜质,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圆形,边缘有棱,黑褐色,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沙质地、田边路旁,为耕地杂草。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灰黄至黄绿色。叶皱缩破碎,全缘。花序生于枝端及叶腋,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胞果圆形,果皮透明膜质,与种子贴生。种子圆形,黑褐色,长不及1mm,有光泽。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①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均有不定式气孔。②胞果表面观:果皮薄膜状,表面皱缩,细胞轮廓不清。③种皮表皮细胞栅状,棕色。④花冠裂片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⑤柱头细胞多数是长乳突状。③花粉粒圆球形,直径约20μm,表面隐约可见散孔点。

⑦枝端尖刺,由众多端尖的薄壁细胞组成。

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祛风止痒。主月经过多;痛经;闭经;过敏性皮炎;等麻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辣蓼草

    《中药大辞典》:辣蓼草药材名称辣蓼草拼音Là Liǎo Cǎo出处《江苏植药志》来源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原形态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一年生草本,高0.5~2.5米。茎直立,多分枝,

  • 商陆花

    《中药大辞典》:商陆花药材名称商陆花拼音Shānɡ Lù Huā别名荡花(陶弘景)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花。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人心惛塞,多忘喜误(&rsqu

  • 杉木节

    《中药大辞典》:杉木节药材名称杉木节拼音Shā Mù Jié别名杉节(《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杉科植物杉枝干上的结节。功能主治治脚气,痞块,骨节疼痛,带下,跌扑血

  • 狭叶露珠草

    药材名称狭叶露珠草拼音Xiá Yè Lù Zhū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狭叶露珠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aea alpina L.subsp.angusti-folia (H

  • 黄粱米

    《中药大辞典》:黄粱米药材名称黄粱米拼音Huánɡ Liánɡ Mǐ别名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出处《别录》来源为植物黄粱的种仁。原形态梁为禾本科

  • 黄藨根

    《中药大辞典》:黄藨根药材名称黄藨根拼音Huánɡ Pāo Gē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根。8~9月采收。性味性平,味咸酸,无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吐血及

  • 兜兰

    药材名称兜兰别名绉枸兰来源兰科兜兰Cypripedium corrugatum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涩、微酸,平。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消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附件

  • 根辣

    药材名称根辣拼音Gēn Là别名大树甘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当娜(傣名)。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裂果金花的根、茎或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小乔木,高3米。树皮灰色,枝被毛,皮

  • 茅栗仁

    《中药大辞典》:茅栗仁药材名称茅栗仁拼音Máo Lì Ré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种仁。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失眠。茅栗种

  • 长叶实蕨

    药材名称长叶实蕨拼音Chánɡ Yè Shí Jué英文名Longleaf Bolbitis别名三叉剑、单刀石韦、三角枫、三步跳、鸭公尾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实蕨科植物长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