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医理发明

医理发明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理不求人》。8卷。清·黄元吉撰于1833年。本书集作者十余年周游各地行医的经验。卷1~2脉法、医理及多种内科杂病;卷3~4内科医案;卷5眼科外科及医案;卷6药性论;卷7经验杂方;卷8伤科穴道图及伤科治疗方剂。作者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

猜你喜欢

  • 经断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经水断绝。详该条。

  • 木郁

    五郁之一。指肝胆郁结之证。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病见畏寒畏热,头痛颊痛,头晕耳鸣,目赤暴痛,脘腹胀满,吞酸吐食等。治宜疏达。《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木郁风之属,脏应肝,腑应胆,主在筋爪,伤在

  • 灼热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发热较高,如火灼之状,手抚病人的皮肤,有灼手感觉。见于多种热性病。

  • 坠娠

    即小产。详该条。

  • 五色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又名油肿赤硫丹、五色油丹。小儿丹毒之一。系因风毒之热及盛衰变化之不同,其丹色之改变亦异,故名五色丹。治宜大黄、芒硝、栀子、黄芩、干蓝叶、商陆各等分,为细末。水调涂,或蒴

  • 下焦湿热

    即湿热下注。见该条。

  • 五音之一。肺音商,其音铿锵清肃,轻而促。

  • 生脉散注射液

    即生脉散制成的注射液,见生脉散条。

  • 毒虫所伤

    病名。指有毒飞虫或蠕虫叮咬伤。见《疡科选粹》卷七。伤处迅速红肿痒痛,重者可伴有恶寒发热,面目肿胀。治宜二味拔毒散外敷。余参见蜈蚣咬伤条。

  • 严道甫

    【介绍】:见严长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