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十二时

十二时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灵枢·经别》。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子时相当于晚上11时至次日早1时,丑时相当于早1~3时,余类推。此外又有把子时称夜半,或午夜(也称子夜);丑时称鸡鸣;寅时称平旦;卯时称日出;辰时称食时;巳时称偶中;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申时称晡时,或称日晡所;酉时称日入;戌时称黄昏;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祖国医学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阳明腑证等。

猜你喜欢

  • 甜藤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 病后调理服食法

    食疗著作。清·尤乘辑。1卷。刊于1667年。本书详论了病后饮食调理要点,并分风、寒、暑、湿、燥、火、气、血、痰、阴虚、阳虚、诸虚十二门,分别介绍了117张食方,有粥、臛、酒、浆、煎、汤、饮、膏、茶、羹

  • 暑风慢惊

    病证名。为小儿夏季泄泻,转为慢惊风的证候。因小儿脾胃稚弱,感受暑风病邪,以致吐泻并作,重伤脾胃。故额热,肢冷,四肢抽搐,转为慢惊。治宜健脾祛暑。用四君子汤加黄连、香薷、扁豆之类。

  • 上寒下热

    ①寒热错杂表现之一。一方面寒邪感于上,而见恶寒、恶心呕吐、舌苔白等症;另一方面,热邪结于下,而见腹胀便秘、小便赤涩等症。②上、下各有不同的疾病,如上有痰饮喘咳的寒证,下有小便淋沥疼痛的热证。《灵枢·刺

  • 天吊惊风

    出《本草纲目》。即天钓。详该条。

  • 饭汤叶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赶风柴之别名,详该条。

  • 双鹅风

    病名。《重楼玉钥》卷上:“凡喉间红肿似毒两枚,而生在两边者,是为双鹅。”即双乳蛾,详该条。

  • 梅实

    出《神农本草经》。即梅之果实,详乌梅条。

  • 偃月翳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偃月翳内障。详该条。

  • 外阴白斑

    病名。是指外阴局部或弥漫性皮肤干燥,肥厚变白,角化并失去弹性,甚至萎缩破溃,伴有奇痒及疼痛,白带多等症状。临床病理检查有非典型细胞增生者称为外阴白斑。一般多属为外阴白色病损。根据临床证候,属阴痒及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