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叶汝楠条。
病证名。指寒邪内积而致的泄泻。因过食生冷,或形寒饮冷,积渐而成。《症因脉治》卷四:“积寒泄泻之症,腹中绵绵作痛,小便不赤,口唇不干,泻下清白鸭溏之色。”脉多沉细而迟,或沉而结。治宜温中散寒。寒积内滞者
指膀胱。膀胱是贮藏水液的器官,故称。《灵枢·本输》:“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二。指耳根生疮痈而疼痛。参见耳根痈条。
病名。指杨梅疮毒内侵入血,上攻于口所致。症见环唇满口,疮毒绕生,疮水淋漓,作痛作痒。参见杨梅疮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即漏芦汤第一方,见漏芦汤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磁石之处方名,详该条。
治法。即汗法,详该条。
腰痛之一。又称痰注腰痛。见《丹溪心法·腰痛》。详痰注腰痛条。
证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腰脊疼痛似折的症象。因督脉属肾贯脊,肾虚则督脉懈弛,腰脊疼痛如折。治宜温补肾督、理气活血等法。参见脊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