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急性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脾胃寒盛所致的泄泻。《伤寒捷诀·肠垢鹜溏》:“协寒利者,曰鹜溏,脐下必寒,宜理中、四逆汤主之。”参见寒泻、寒泄、鹜溏条。
指中药材加入酒中浸泡,作酒饮用的一种剂型。详酒剂条。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红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孙一奎条。
病证名。指呕吐因寒饮、热痰留滞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痰饮呕吐之症,呕而肠鸣,漉漉有声,眼黑眩晕,时时恶心。”多因脾虚不运,停痰留饮,积于中脘,得热则上炎,遇寒则凝塞而致。寒饮所致者,舌苔薄腻,脉
又称散穴。《素问·诊要经终论》:“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张隐庵注:“散俞,络脉之俞穴也……盖春气生升于外,故当于散俞溪谷之间而浅刺之。”
见《江苏药材志》。为马蔺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褚谈条。
见《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七。即催生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