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唇疔

唇疔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系指疔生唇上。多由脾胃二经火毒上攻所致。症见疔生于上、下唇或口角处,初起如粟如芥,形小根深,周围有红而坚硬的根盘,可有白色疮头,自觉麻木痒痛,甚则红肿剧痛,壮热烦渴,二便不利。触破或挤压疮头,易致疔疮走黄,可见唇面俱肿,疮色发黯,神昏谵语等症。内治:宜凉血解毒泻火,用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加减;疔疮走黄者,服紫雪丹解毒清心开窍外治蟾酥锭磨水涂患处。参见疔疮条。

猜你喜欢

  • 积热小舌

    病名。《喉科指掌》卷三:“此症因肝胃二经火毒飞腾,所以帝丁(即悬雍垂)长硬,白衣裹满,咽物不下,右关之脉浮大,用六味汤加山栀、连翘、黄芩、黄柏、生石膏、滑石、葛根、木通、草河车;服玉枢丹……。”

  • 伤生冷果菜

    伤食之一。见《张氏医通》卷二:“伤生冷果菜,宜木香、砂仁、炮姜、肉桂。”《杂病源流犀烛·伤食不能食源流》:“至于所伤之物既种种不同,宜各用主治之药。……伤菜,丁香,麝香、肉桂。伤瓜,鲞鱼炙食,瓜皮煎汤

  • 骨碎

    病证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粉碎骨折。详见骨折条。

  • 净府汤

    《疡医大全》卷二十一方。柴胡、山楂、猪苓、茯苓、泽泻、莪术(醋炒)、三棱(醋炒)各一钱,黄芩、白术、半夏(姜汁炒)、人参各八分,胡黄连、甘草各三分。加姜、枣,水煎服。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等症。

  • 消息

    ①诊断上体察病情进退。《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②随病情进退用药或饮食调治。《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 干油菜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 免身

    出《证治准绳·女科》。即分娩。详该条。

  • 精汁

    ①指胆汁。《难经·四十二难》:“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②指血液。《难经·四十二难》:“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通常指第一种说法。

  • 耳根

    耳后连头部处。相当于今解剖学之乳突部。

  • 指迷七气汤

    见《仁斋直指方论》卷五。即七气汤第三方。见七气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