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西草药》。为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即井疽。见该条。
《古今医鉴》卷二方。天南星五分,冰片少许。共研细末,于病人牙齿间频频擦之令热。治中风牙关紧急,难以下药。
见《分类草药性》。为蛇蜕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血灌瞳人,详该条。
见《陆川本草》。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挂金灯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子、瞳人、瞳仁、金井、跌、眸。①仅指黄仁中央之圆孔,即今之瞳孔。《审视瑶函》:“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独前。”“吐人之大小随黄仁之展缩,黄仁展则瞳人小,黄仁缩则瞳人大。”(《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目不赤不痛苦,无别病,只是时常流出冷泪,甚则视而昏渺也……。盖精液伤耗,肝胆气弱膏涩,肾水不足,幽隐之病已甚,久而失治,则有内障青盲、视瞻昏渺之患。精血衰败之人,性阴毒及
病证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因黑睛生翳似钉头而得名。即钉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