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固肠丸

固肠丸

医学入门》卷七: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龙骨附子枯矾诃子各60克 良姜赤石脂各45克丁香30克木香15克白豆砂仁各18克

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脏腑停寒,脐腹疠痛,下利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粟米饮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丹溪心法》卷五: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椿根皮4两,滑石2两。

制法上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燥湿,去脾胃陈积。主湿气下利,大便下血,白带。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瑞竹堂方》: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豆蔻(面裹煨)1两,龙骨(煅,研,水飞)1两,阿胶(蛤粉炒)1两,赤石脂(煅7次,醋淬,研)1两,附子(炮)1两,干姜(炮裂)1两,木香(湿纸裹,煨)1两,人参(去芦)1两,沉香半两(镑,不见火),白术2两(炒),诃子(去核)2两。

制法上为细末,粳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米饮汤送下。

服药后觉热,去附子,加茱萸1面,黄连1两。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瑞竹堂方》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槐鹅半两(炒黄色),肉豆蔻3枚(面裹烧香),干姜(炮裂)半两,枯矾1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脏腑虚滑,泻血腹痛。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0丸,乳香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卫生总微》卷十一: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黄连(去须)2两,木香2两,半夏2两(汤洗7次),干姜2两(炮),赤石脂2两(火煅5次),厚朴(去粗皮)2两(生姜制),白术2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赤白下痢,多日不愈,渐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乳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一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硫黄2两(别研),牡蛎(煅,别研)1两,龙骨(煅,别研)1两,干姜(炮)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脏寒泄泻,色多青白,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乳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魏氏家藏方》卷七: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附子1只(炮,去皮脐),白姜(炮,洗)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橘红1两,大诃子(去核)1两,椒红1两(去目合口,炒出汗)。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食前盐饭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魏氏家藏方》卷七: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龙骨(煅)、赤石脂(煨、煅)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脏腑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干木瓜紫苏汤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朱氏集验方》卷六引曾太医方: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切)1两,白茯苓1两,干姜(炮)半两,大黄连(去须,打碎)半两,木香(切片)半两。

制法上药用水2碗煮干,晒,研为末,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米饮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引曾太医方

御药院方》卷十一: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木香、肉豆蔻(麸裹煨,以面熟去面用)、缩砂仁赤石脂厚朴(姜制)、川姜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不和,肠滑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乳食前煎草节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一

《痢疟纂要》卷十四: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川朴3两,木香3两,赤石脂干姜砂仁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脏腑频泄。

用法用量方中赤石脂干姜砂仁用量原缺。

摘录《痢疟纂要》卷十四

丹溪心法》卷五: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椿根白皮(炒)。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燥湿,祛脾胃陈积。主湿气下利,大便下血,白带。

用法用量《保命歌括》本方用法: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陈米饮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万氏家妙方》卷一: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椿根白皮(炒,为末)、阿胶

制法阿胶烊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万氏家妙方》卷一

《回春》卷七: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黄蜡1两,黄丹1两(水飞)。

制法共化一处为丸,如黄豆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次空心服3丸,赤痢,甘草煎汤送下;白痢,干姜煎汤送下;赤白痢,甘草干姜煎汤送下。

摘录《回春》卷七

《准绳·女科》卷三: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人参(去芦)、苍术(米泔浸1宿)、茯苓木香(不见火)、诃子肉(煨)、乌梅肉、肉豆蔻(面裹煨)、罂粟壳(去蒂瓤)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米饮送下。

摘录《准绳·女科》卷三

《杏苑》卷四: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诃子5钱,龙骨(另研)5钱,木香5钱,丁香1两,肉豆蔻6钱7分,砂仁6钱7分,赤石脂3钱4分,白枯矾3钱4分。

制法上为细末,粟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泄泻滑脱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汤送下。

摘录《杏苑》卷四

《医方类聚》卷一三九引《济生续方》:固肠丸

药方名称固肠丸

处方附子1只(炮,去皮脐),肉豆蔻1两(面裹煨香,去面不用)。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肠久冷,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陈米饮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九引《济生续方》

猜你喜欢

  • 救哀汤

    药方名称救哀汤处方黄耆1两,白术2两,人参5钱,茯苓1两,鳖甲5钱,山茱萸5钱,白芍5钱,半夏3钱。功能主治哀哭过伤,病后成疟,困倦甚疲。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海桐皮煎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八○引《大方》:海桐皮煎药方名称海桐皮煎处方乌头(生)4两,海桐皮4两,牛膝4两,骨碎补4两,虎骨(煅)4两,当归4两,木鳖子2两,白胶香(别研)2两,乳香(别研)2两,自然铜1两

  • 搽大风癞药方

    药方名称搽大风癞药方处方大枫子肉4两(烧灰存性)。制法上研细末,入轻粉等分,用真麻油煎熟。功能主治疠风。用法用量搽疮上,如疮湿,干掺之。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 淋拓枳壳汤

    药方名称淋拓枳壳汤处方枳壳2两,苦参2两,莽草2两,甘草2两,水荭2两,细辛2两,藁本2两,白芷2两,黄耆2两,白矾1两。制法上锉细,拌令匀,分作3贴。功能主治抽风毒。主发背反恶毒疮肿。用法用量每贴以

  • 粉霜半夏丸

    药方名称粉霜半夏丸处方半夏4两,白矾3两,黑牵牛子2两,粉霜1两。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化痰涎,利胸膈。主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白汤送下。摘录《鸡峰》卷十

  • 橘红化痰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橘红化痰丸药方名称橘红化痰丸处方橘红生草 川贝各105克马兜铃120克杏仁150克白矾五味子各105克 清半夏75克紫菀45克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大丸,9克重,蜡皮封

  • 黑参汤

    《银海精微》卷上:黑参汤药方名称黑参汤处方黑参黄芩生地黄赤芍药菊花青葙子 白蒺藜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清肝滋阴,祛风明目。治肝经凤热上攻,眼目有黑花,状如蝇翅者。现用于玻璃体混浊属于肝经风热者。用法用

  • 加味银翘马勃散

    药方名称加味银翘马勃散处方银花15克,连翘15克,马勃10克,射干12克,牛蒡子12克,山豆根6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2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热毒蕴结于咽喉。

  • 车螯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车螯散药方名称车螯散处方车螯壳(烧灰)10两,黄连(去须)1两,蚬壳(多年白烂者,以黄泥裹烧)5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乳痈及一切肿毒。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用甘草酒调下,日晚

  • 生姜蜜

    药方名称生姜蜜处方生姜60~100克蜂蜜适量制法取新鲜生姜,洗净后捣烂取汁,去渣,然后加入蜂蜜于生姜汁中,共成60克姜蜜糖。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用法用量1~4岁服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