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地乌

地乌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乌

药材名称地乌

拼音Dì Wū

别名林阴银莲花、黑地雷、地雷、金串珠

来源毛茛地乌Anemone flaccida Fr. Schmidt,以入药。

生境分部长江中下游各地。

性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解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1钱。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地乌

药材名称地乌

拼音Dì Wū

别名地雷、黑地雷、金串珠(《贵州民间药物》),蜈蚣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毛茛科植物林荫银莲花根茎。春、夏采收。

原形态林荫银莲花,又名:鹅掌草、二轮草。

多年生柔软草本。根茎横卧或斜上,肉质,黑褐色,有环节,顶端围以膜质的鞘状鳞片;须根纤维状。叶根出,丛生;叶柄长14~16厘米;叶片五角状心圆形,3全裂;顶端裂片菱状楔形,长2.5~4.5厘米,宽2~3.5厘米,更作3尖裂,先端具钝头的缺刻及齿牙;侧裂片更作2深裂,上方裂片与顶端裂片相似,基部裂片较小,斜楔形,2尖裂;上面有时散布淡白色斑点,沿叶脉疏被白色柔毛,下面无毛。花茎长15~20厘米或更长,顶端具叶状总苞1片,绕茎无柄;花自苞叶中心抽出,1~3朵,花梗长5~6厘米或更长,疏生白色柔毛;花被白色,背面现淡紫晕,常为5片,有时6~7片,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15毫米;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心皮多数,子房表面密生白色绢毛,柱头帽状,无花柱。瘦果卵状椭圆形,被白色短毛。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阴湿处。分布我国陕西,南延华东、西南各地。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祛风湿,助筋骨。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贵州民间药物》:"解毒,驱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复方①治风湿:地乌一两,泡酒半斤,每次服三钱。或地乌三钱,白龙须二钱,大血藤、大风藤各五钱。泡酒二斤,每次服一小杯。(《贵州民间药物》)

②疗伤,发散,助筋骨:鲜蜈蚣三七根二至三两,切片,加白糖炖汁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地乌

药材名称地乌

拼音Dì Wū

英文名Rhizome of Flaccid Anemone

别名蜈蚣三七、地雷、黑地雷、金串珠、二轮七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林荫银莲花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emone flaccida Fr.Schmidt

采收和储藏:春、夏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林荫银莲花,多年生草本。高15-40cm。根茎近横生,圆柱形,直径2-13mm,节间短。基生叶1-2;叶柄长10-28cm,无毛或近无毛;叶片轮廓五角形,长3.5-7.5cm,3全裂,中央全裂片3裂,末回裂片卵形或宽披针形,有1-3齿或全缘,侧生全裂片不等2深裂,边缘有不整齐齿,上面有疏毛,下面通常无毛或近无毛。花葶上部有疏柔毛;苞片3,轮生,叶状,不等大,无柄;花两性;萼片5,花瓣状,白色,倒卵形或椭圆形,长7-10mm,宽4-5.5mm,先端钝或圆,外面有疏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约为萼片之半,花药长约0.8mm;心皮约8,密被淡黄色短柔毛,无花柱,柱头近球形,花期4-6月,果期5-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3000m的山谷、草地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面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湖北西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北部。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条状近圆柱形,或呈长圆形块状,长2-8cm,直径0.2-1.2cm,节明显或不明显,节间较短。表面棕色褐色,粗糙,可见根痕及少数细长的须状根;顶端有干枯的茎在及叶基。质坚,断面黄棕色。气微,味辛、苦。

化学成分根茎含巨头刺草皂甙D(giganteaside D),林荫银莲素B(flaccidin B),皂甙(saponins)AF-A、B、C、D,皂甙AF-C即为林荫银莲花皂甙Ⅰ(flaccidoside Ⅰ),还含林荫银莲花皂甙Ⅱ、Ⅲ。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腹腔注射地乌煎剂对家兔伤寒副伤寒所致发热有明显降湿作用,对小鼠化学致痛(醋酸扭体法)有显着镇痛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地乌精制皂甙400mg/kg,能明显抑制其自发活动并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试验也证明两药有协同作用。

2.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地乌精制皂甙,LD50为810±11.7mg/kg,毒性表现为小鼠安静、闭目,30min后缓慢死亡。小鼠腹腔注射煎剂的LD50为21.6±4.4g/kg。

性味温;辛;微苦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筋骨。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注意《贵州民间药物》:“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贵州民间药物》:解毒,驱风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砗磲

    《中药大辞典》:砗磲药材名称砗磲拼音Chē Qú别名车渠(《海药本草》)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砗磲科动物鳞砗磲或其同属动物的贝壳。原形态贝壳巨大,重而坚厚。卵圆形,壳顶位于贝壳中央,壳顶前方

  • 梅露

    药材名称梅露拼音Méi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白梅花)的蒸馏液。功能主治①《百草镜》:"蒸露点茶,止渴生津,解暑涤烦。"②《纲目拾遗》:

  • 牛髓

    《中药大辞典》:牛髓药材名称牛髓拼音Niú Suǐ出处《本经》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髓。性味《别录》:"甘,温,无毒。"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 异木患

    《中药大辞典》:异木患药材名称异木患拼音Yì Mù Huàn别名大果出处《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异木患的根、茎、叶。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大灌

  • 骆驼脂

    《中药大辞典》:骆驼脂药材名称骆驼脂拼音Luò Tuo Zhī别名驼脂(《丹房鉴源》),驼峰、峰子油(《饮膳正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驼科动物双蜂驼肉峰内的胶汁脂肪。原形态双峰驼,又

  • 白山蓼

    药材名称白山蓼拼音Bái Shān Li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白山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axmanni Lepech.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晾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油散木

    药材名称油散木别名大参来源五加科油散木Macropanax dispermus (Blume) O. Ktunz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健脾理气,舒筋活络。主治小儿疳积,

  • 鸡腿堇菜

    药材名称鸡腿堇菜拼音Jī Tuǐ Jǐn Cài别名走边疆、红铧头草来源堇菜科鸡腿堇菜Viola acuminata Ledeb.,以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性味淡,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

  • 铜皮

    药材名称铜皮拼音Tónɡ Pí别名大叶杜仲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尼泊尔水东哥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rauianapaulensisDC.[S.lantsangensisHu]采收和储

  • 红活麻

    药材名称红活麻别名荨麻、火麻草来源荨麻科蝎子草属植物掌叶蝎子草Girardiana heterophylla Decne.和荨麻属植物湖北红活麻Urtica dentata Hand.-Mazz.,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