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喉痈
即外症喉痈。详该条。
即外症喉痈。详该条。
出《灵枢·五色》。即天庭。详该条。
证名。又名鼻窒。《灵枢·本神》:“肺气虚则鼻塞不利。”由风寒所致者,症见鼻塞,呼吸不利,发热恶寒,头痛身疼,脉浮紧。宜宣肺散寒,用参苏饮加辛荑。肺热复感风邪所致者,则鼻阻不通,时流浊涕,发热咳嗽,脉浮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苏合香,详该条。
《揣摩有得集》方。何首乌一两,当归五钱,炒川芎、生地黄、土茯苓各三钱,防风、连翘、乌梅肉各一钱,土贝母一钱半,肉桂、附子各五分。为粗末,加竹叶、灯心,水煎服。治肾虚牙痛,两腮俱肿,饮食不能下咽。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妇人规条。
【介绍】:见李菩条。
①见《妇科易知录》:“虽已受孕,亦有月经依旧时下者,谓之胎垢。”即激经。详该条。②见清·鲍相璈《验方新编》卷五。即鳞体。见该条。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又称胃气虚喘。指胃气虚耗而致气逆不降的气喘。《医学入门·喘》:“胃虚极则气上逆。”症见抬肩撷肚,喘而不休。多由久病或大病后中气受伤所致。治宜补中气,养胃阴为主,
病证名。《银海精微》:“此乃肝气凝滞,脾胃停风湿也,或因天行赤眼之后,……不能调养,使血凝于胞睑之间,名曰瘀血。治之须番上下胞睑,劆洗瘀血至尽。宜服退赤散、当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