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失血发热

失血发热

病证名。指失血后的发热。多因阴血亏耗,虚阳偏亢或阳气郁血分不得发越所致。《证治汇补·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然亦有阳虚而阴走者,不可徒事滋阴,所以有生血益气阳生阴长之法。”可选用当归补血汤四物汤圣愈汤等方。《血证论·发热》:“失血家阳气郁于血分之中,则身热郁冒,但头汗出,身热者,火闭于内,而不得达于外故也。但头汗出者,火性炎上,外有所束,则火不能四达,故愈炎上而头汗也。治法宜解其郁,使遍身微汗,则气达于外,而阳不乘阴,热止血亦治矣。此如盛暑遏热,得汗而解,小柴胡汤主之。”参见发热、血虚发热条。

猜你喜欢

  • 舌疳

    病舌。亦名舌菌。《医宗金鉴》卷六十六:“舌疳心脾毒火成,如豆如菌痛烂红,渐若泛莲难饮食,绵溃久变瘰疠风。”本病发于舌部。多由心脾二经毒火上炎所致。初则舌肿如豆,渐之肿如菌样,头大蒂小,故亦称之曰舌菌。

  • 额囟

    即前囟。见囟条。

  • 瘟疫舌疔

    病名。多由瘟疫之毒中于心经而上炎于舌所致。疔生舌上,或红或紫,疼痛,如樱桃大,破后流脓出血。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外用紫雪散。参见舌疔条。

  • 白河车

    ①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七叶一枝花之别名。②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万年青之别名。各详该条。

  • 廉颐

    廉,棱形;颐,口角外下方、腮之下方的部位,形容面颊清瘦,颐部如棱形。《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水形之人……面不平,大头,廉颐。”

  • 面焦

    指面部泛现干枯焦黑的病色。出《素问·上古天真论》。多由阳明气衰,气血失荣所致。可见于久病及老衰患者。《医碥·面》:“面焦,胃脉衰。人参、黄芪、甘草、白芍、升麻、葛根、白芷。”

  • 庄周气诀解

    气功学专著。托名解述庄周气诀,可能为唐人所传。本书以论述咽气为主,兼及存想。认为通过握固、闭气、吞液,可使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神,神化为液,液化为骨,胎结丹田,绵绵长存,行之不倦,神充体溢。

  • 上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幽门,见该条。

  • 食气霍乱

    病名。指霍乱由饮食所伤,又感外邪引起者。多因饮食过饱,中气不运,膏梁厚味,肠胃凝泣,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又值风暑湿喝等邪外袭,则挥霍撩乱。《症因脉治》卷四:“食气霍乱之症。胸前饱闷,胀痛,嗳气,吐泻交

  • 王惟德

    【生卒】: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叶【介绍】:①清代名医。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人。自幼承家教,继承曾祖若谷之学,兼通内、外、妇、儿等科,尤以外科闻名。行医四十余年,撰有《外科证治全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