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如意丹

如意丹

医学入门》卷三方。川乌八钱,槟榔人参柴胡吴茱萸川椒干姜茯苓黄连紫菀厚朴肉桂当归桔梗皂角石菖蒲各五钱,巴豆二钱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丸或五丸或七丸,随症使引送下。治温疫及一切伏尸传痨,癫狂失心等症。山岚瘴气(枣汤或白汤下);风疫及大麻风、紫癜、疮癣、左瘫右痪鹤膝风等一切风疫(荆芥煎汤下);寒疫小肠气痛(小茴香煎汤或吴茱萸煎汤下);暑疫及五淋(灯心煎汤下);热盛(大黄煎汤下);燥疫(生地或麻仁煎汤下);膀胱疝气肿痛(萝卜煎汤或冷水下);温疫及水肿(车前子木通煎汤下);水气(甘遂大戟煎汤下);瘿蛊(甘遂煎汤下);五般痔(白矾汤下);五癎(乳香汤下);肾脏积,咬齿、唾涎、腰疼(盐汤下);五疟(桃枝煎汤下);失心中邪(柳枝、桃枝煎汤下);阴阳二毒,伤风咳嗽(薄荷煎汤下);五疳痢疾肠风脏毒(陈米煎汤下);诸般咳嗽(姜汤下);小儿惊风(薄荷煎汤下);痈疽瘰疬,疮痍,涎喘,消渴,大小肠闭,或泄或利,酒毒,便红,喉痹,重腮,不服水土(温汤下);痢疾红甚(黄连煎汤下);妇人血海久冷,带下赤白,难以生育及诸般血气(艾汤下)。

猜你喜欢

  • 妊娠痉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子痫。详该条。

  • 伤寒论今释

    书名。8卷。陆渊雷撰于1930年。陆氏综合前人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浅显的理论予以分析、归纳和诠释,选注精要。作者对仲景原著中的某些条文,试图用近代医学科学理论加以融会,但因思想方法局限

  • 产后伤风

    病证名。指产后气血两虚,风邪外乘而言。症见鼻塞声重,流清涕,自汗,恶风等。若恶露未尽,而小腹痛者宜行血理气,用《金匮》旋复花汤;若恶露已尽,小腹不痛,但头痛身热,足冷自汗,咳嗽者,治宜和营卫,黄芪建中

  • 黄帝外经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37卷,已佚。

  • 泻蛔痧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泻蛔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入胃,胃必热胀,热胀之极,蛔不能存,下入大肠,由大便排出。治以放痧为主,用消毒三棱针刺臂弯、腿弯痧筋,放出紫黑毒血(《痧胀玉衡》)。

  • 脏寒泻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脐寒泻。详该条。

  • 外感头痛

    病证名。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头痛。《景岳全书·杂证谟》:“外感头痛,自有表证可察,盖其身必寒热,脉必紧数,或多清涕,或兼咳嗽,或兼脊背痠痛,或兼项强不可以左右顾,是皆寒邪在经而然。”本症起病较急,头痛持续

  • 董宿

    【介绍】:明代医家。四明(今浙江宁波南)人。正统间(1436~1449年)任太医院使。精通药性,临证效果较好。编有《试效神圣保命方》一书,后经方贤编定,改名《奇效良方》。

  • 羊角纽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羊角扭,详该条。

  • 蜂漏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饮食劳倦而得。症为颈项部多处生疮,溃烂成漏,肿及胸前,状如痈疽,此愈彼起,时有脓水。治法:内服五香散,已溃者外用露蜂房散。相当于颈淋巴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