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妊娠身痒

妊娠身痒

病证名。亦名妊娠遍身瘙痒胎前皮肤瘙痒。多由风热血热血瘀所致。风热多因素体阳盛,加之风热外邪侵袭肌表。症见身痒,起斑疹发热微恶寒。治宜祛风清热解表。方用荆防清热汤(《经验方》:防风黄柏连翘苦参黄芩荆芥、生石膏、白鲜皮蝉衣升麻甘草)。血热多因感受热邪,侵入营血,血热外蒸皮肤。症见身痒、烦躁不安,口渴喜饮。治宜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方用凉血消风汤(《经验方》:生地、石膏白茅根银花白芍玄参知母、荆芥、防风、牛蒡子、升麻、甘草)。血瘀多因肝气不舒、血行不畅、瘀血停滞、孕后感受风邪,风邪挟瘀血溢于肌表。症见身痒,红紫斑疹、丘疹、舌有瘀点。治宜养血化瘀、消风止痒。方用养血化瘀汤(《经验方》:熟地、赤白芍、丹皮桃仁红花牛膝白术首乌当归杜仲、炮山甲)。

猜你喜欢

  • 经行呕吐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呕吐、经来惯呕吐。指每值经期出现恶心呕吐,并伴随经期反复发作。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饮内阻、或伤于水饮所致。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劳逸无度,损伤脾胃、经行之际

  • 太医

    古代医生职称。指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服务的医生。

  • 喉间发白症

    病证名。即白喉。清乾隆年间发现白喉病之初,无一定名称,常以患处发白而名之。故“喉间发白症”一词曾作为当时白喉之病名。对此,《重楼玉钥》卷上云:“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

  • 积痢

    病名。指痢疾之由食积内阻所致者。见《普济本事方·脏腑泄滑及诸痢》。又称饮食内伤痢。多由饮食积滞,日久不消所致。其症下痢赤白,或色黄如脓,或如鱼肠,或鹜溏鲊臭,脐腹撮痛,痛则痢下,痢下则痛减。治宜化积消

  • 海马蔺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海带之别名,详该条。

  • 面胕庞然壅

    指面部足部浮肿。为水肿病常见证候之一。《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王冰注:“庞然,肿起貌;壅,谓目下壅如卧蚕形也。”马莳注:“胕,足面也。”参见水肿、附肿条。

  • 疫疟

    病名。疟疾之一。指在一个地区流行而病情凶重的疟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证治》:“病者发寒热,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以岁运推之。”《张氏医通·疟》:“疫疟,夏秋之

  • 指全身骨胳。肾主骨,生髓,髓藏于骨中,故骨属奇恒之腑。《灵枢·经脉》:“骨为干。”骨性坚刚,能支持形体,为人身之支架,这种作用有赖于髓的滋养。若精髓亏损,骨失所养,则有不能久立、行则振掉之症。

  • 首窍阴

    见头窍阴条。

  • 胡廷光

    【介绍】:清伤科学家。字晴川,号耀山。浙江萧山人。三世祖传伤科。承家学,亦以伤科专长。因接骨上髎在医籍均为零星记述,乃广为搜辑,以《医宗金鉴·正骨要旨》为经,诸子百家说为纬,参以祖传经验以及家藏《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