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经。宋·齐仲甫《女科百问》十三问:“经脉来时,俗称为红脉。”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由于气滞血瘀而致经闭,腹胀作痛者。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方用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火绒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临证指南医案》。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腋后线至胸椎间的肋骨总称。
见《本草备要》。即茯神木,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有标本,治分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例如长期阴虚发热的病人,忽然喉头肿痛,水浆难下。这时阴虚发热是本,喉头肿痛是标;如果喉头肿痛严重,有窒息的危险,便成为主要矛盾,就要先治喉痛的标证,标病解除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一。指脏腑内伤所致的小便失禁。脾肾不足者居多。主要症候为小便时时自遗,神志清醒,语言轻微,饮食减少,大便溏泄,脉濡软或浮大。治宜补益脾肾,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八味肾气丸。又有肝阴
五蒸之一。亦名血蒸。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五蒸条。